傲世皇朝资讯
3月2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走低超120点,下破6.37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下行,近6.40关口。
3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2元,较前值调升84个基点。本月该中间价累计下调260个基点;一季度,累计调升275基点。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跨境资金流动或已成为扰动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外部冲击下市场情绪的过度释放,造成了近期外资大幅流出,带动新兴市场货币的普遍贬值。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3月22日发文提醒,此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行情意味着,在当前经济复苏面临爬坡过坎,以及外部冲突加剧的情势下,资本跨境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波动的概率将较以往明显加大。
跨境资金流动扰动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逻辑或已出现新情况。
3月第二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转而走低。3月7日-3月11日,A股北上资金净流出超360亿。对此,中金公司认为,风险情绪主导了人民币汇率本波的短期波动。
管涛称,这波调整主要是离岸市场驱动,因外资大举减持人民币股票后需要在离岸市场购汇,导致3月11日至15日,境外人民币汇率相对境内持续偏弱,日均差价近两分钱。
在汇率构成机制中,与贸易顺差、经济基本面相比而不常被提及的“跨境资金流动”,对近期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25个基点加息落地;3月21日,其主席鲍威尔表示,若有必要,将进行更大幅度的加息。
中金公司称,负面情绪导致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增加,北向资金于上周二净卖出约160亿人民币,为去年7月以来的最大净卖出额,美元兑人民币亦由上周一6.32附近快速涨至6.38附近。
管涛认为,俄乌局势与美联储政策主导或影响了“跨境资金流动”。进入3月后,乌克兰局势的负外溢性逐步显现。外资继2月份减持人民币债券后,开始减持人民币股票。与此同时,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及紧缩预期使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缩。
赵伟认为,近期,俄乌冲突不断升温,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形成明显压制。避险情绪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带动新兴市场货币的普遍贬值。此外,美国SEC对中概股公司的新政策,俄罗斯被调出新兴市场指数,进一步引发外资对“脱钩”的担忧,情绪的过度释放导致资金流出。
管涛注意到,3月16日金融委会议后,外资出现了阶段性的重新回流,即使之后又恢复流出,但规模显著减少,从而有助于境内外人民币汇差收敛。
“政策信号的具体落实情况将主导短期内市场走势和外资的交易行为。”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若相关监管部门明确其监管的边界甚至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等,股市的风险溢价将随着不确定性的消除而明显降低。
总体而言,孟磊表示,目前已经观察到了积极的政策信号,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有望吸引海外投资者重回A股市场。
惯常的升值逻辑
与近期跌幅不同,去年至3月初,人民币持续强劲。自2月21日至3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0.2%。
中金公司研报称,基本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层面支撑了人民币的表现。近期局势演变的特殊因素也或影响到了人民币汇率走势。欧洲经济受负面冲击导致欧元跌幅较大,美元指数上升。中国对俄乌贸易投资敞口较小,经济整体受影响较小,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健。
中金公司补充称,在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的背景下,部分市场参与者可能预期俄罗斯央行对于人民币的需求较美元、欧元或将相对上升,或因此进一步推升了人民币需求。
汇丰亚洲外汇策略师陈敬阳表示,尽管今年2月以来全球风险偏好一直不稳定,人民币兑美元仍保持相对高位,原因在于人民币与风险情绪的相关性历来较低。并且,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时期,人民银行倾向于保持市场稳定。
“跨境资金”扰动并非首次,
未来汇率走势观点分化
“跨境资金流动”扰动汇率并非首次,自2015年“811”汇率改革以来,权益市场中,北上资金曾出现过5次快速净流出。其中,在3次外资净流出中,随着市场担忧缓,人民币转贬为跌;另外2次北上资金外流期间,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在资金企稳后仍延续贬值态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明,后续跨境资金流出的趋势主要将取决于具体措施的落实,与市场信心的最终恢复。
赵伟指出,中期看,随着外部冲击的弱化,人民币汇率将重归基本面驱动。中美经济的分化,也将为人民币带来有力支持。
但陈敬阳对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保持谨慎的态度。其认为,中美的政策周期错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从去年的高位回落,将导致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
陈敬阳预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从今年年初6.30-6.35的水平,逐渐上升到年底约6.45。
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维持对人民币将保持坚挺的看法,并继续维持 2022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位于6.30-6.40区间的预测。
刘洁同时认为,资本大幅持续流出的风险仍较为有限。其预计,未来几个月外资将重新流入在岸债市,仍维持今年外资流入规模7000亿到8000亿元的预测。
延伸阅读
中美利差急速收窄或加剧资本外流
人民币汇率需要“动起来”
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不减,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急速收窄,叠加疫情蔓延可能冲击中国出口,此前维持两年的优势可能逐渐丧失的担忧可能会让人民币逐渐转向,虽然短期在岸人民币表现仍偏稳,但分析人士也指出,人民币弹性上升才能更从容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
“近期美元/人民币一到6.4附近就会有结汇出来,估计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中资行交易员称。
离岸CNH周一一度跌至6.3982元,创近两周新低,而在岸人民币则受结汇影响而仍相对偏强,目前两地价差仍在140点左右;这种离岸偏弱状况已延续了一个月,表明在俄乌冲突、美联储(FED)加息等各种因素影响下,离岸市场相对在岸更趋看空。
华侨银行最新观点称,虽然近期各种消息冲击增加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但考虑到境内美元流动性依然充裕,估计人民币持续下行的机会不大。保持人民币中期稳健而非走强的看法,估计人民币未来6-12个月的目标为6.40水平。
兴业研究报告则认为,人民币汇率短线延续多空交织,人民币调整仍是主趋势,然而120日均线尚未有效突破前汇率调整的速率将较为缓慢。
一外资行交易员指出,美债收益率上升太快,中美利差收窄的压力不减,使得长端掉期持续下行。
境内一年期掉期周一跌破800点关口,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10年期中美国债利差收窄至30点左右,为三年新低。美10年期公债周一收益率触及2.5567%,为2019年5月以来最高水准。
“我们认为美元将获得更多支撑,因为市场猜测美联储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多次加息50个基点,”ING集团外汇策略师Francesco Pesole称,“未来几天美指可能测试100关口,而欧系货币和日圆仍是主要承受货币。”
花旗预计,FED将在5月、6月、7月和9月的会议上均加息50个基点;10月和12月则将加息25个基点。美银亦称,预计在6月和7月的会议上,FED都将加息50个基点。
支撑人民币利好还在吗?
除外部环境恶化外,中国受疫情持续困扰,经济下行压力或加大,出口优势也可能受影响;上海周末宣布加强对疫情蔓延的管控,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其他地区可能会采取更严格的阻断措施,这可能导致生产和物流中断,并导致供应链外移。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两年支撑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支柱是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而这两个利好因素正面临挑战。
瑞穗银行亚洲首席策略师张建泰称,美联储激进的紧缩周期和不断收窄的中美利差可能会削弱人民币收益率优势,资本流动方向可能会迅速从流入转为流出;“短期内对人民币前景更加看跌。”
前述中资行交易员亦估计,疫情的影响,后续中国的出口替代效应将减弱,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会对汇率产生一定的压力。
截至上周五,北向资金3月份净卖出约635亿元人民币,仅次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之际高达678.73亿元的创纪录流出水平。另外国际金融协会(IIF)上周表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资金大幅流出中国。
交银国际宏观研究主管洪灏最新报告称,中国市场出现了自2020年3月疫情全面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市场信心遭受重挫,这将继续拖累股市表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穿其长期下行趋势,预示着重大全球宏观风险的不期而至。
此前中国外管局公布的2月结售汇规模环比减逾八成创10个月新低,货贸结售汇顺差大幅缩水且证券投资时隔八个月由顺差转为逆差,似乎结汇需求也在下降,这可能不利于人民币表现。
不过中信证券固收主管明明认为,目前结售汇意愿仍较强,出口推动经常项目顺差预计仍会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定的中枢水平。虽然中美利差缩窄将一定程度降低中国国债券配置优势,对外资资金流动产生一定扰动,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偏低的通胀水平也利好中国债券,提升其吸引力,“中美利差缩窄预计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另外,这两年大量顺差带来大量的结汇使得人民币未能及时反应美元强势的影响,而这种持续偏强的汇率可能不利于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一方面,持续偏强的汇率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优势,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这似乎也可以理解前段时间中间价持续偏弱于市场预期的状况,或是监管层希望人民币可以适度偏弱,缓解出口压力。
原外管局官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最新观点称,僵化的汇率安排与扩大的金融开放是危险的政策组合;放弃发挥汇率浮动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就要消耗外汇储备支持外资高位套现离场。
“人民币贬值是外资减持的结果而非原因,若不能立即解决外资所担心或关心的问题,估计即便汇率稳住了,短期内外资也不会回来,”他称。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中财网